在中医理论中,子宫内膜癌属于“癥瘕”“崩漏”等范畴,其症状表现与气血阴阳失衡密切相关。中医认为,脏腑功能失调、气血运行不畅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原因,临床症状往往呈现虚实夹杂的特点。
阴道异常出血是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症状,中医称之为“崩漏”。患者多表现为非经期阴道出血,或绝经后再次出血,血色或鲜红或暗淡,常伴有血块。中医认为此乃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所致,脾气虚弱则无法统血,血溢脉外而致出血;肝肾阴虚则虚火内生,灼伤血络引发异常出血。
带下异常也是常见症状之一,患者常出现白带增多,质地粘稠,或呈米泔水样,有时伴有腥臭味。中医将此归为“带下病”,多因湿浊瘀毒蕴结胞宫所致。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,湿热下注胞宫,与瘀血相结,日久化毒,导致带下异常。若湿毒炽盛,还可能出现带下色黄如脓、气味恶臭的情况。
腹部疼痛在疾病中晚期较为明显,患者常感小腹坠胀疼痛,或有刺痛感,疼痛固定不移。中医认为这是瘀血阻滞胞宫的表现,气血运行不畅,不通则痛。随着病情发展,瘀毒内结,疼痛会逐渐加剧,甚至影响正常生活起居。
全身症状方面,患者常伴有神疲乏力、面色萎黄、形体消瘦等表现。这是由于病程日久,正气耗伤,气血亏虚所致。脾气虚弱则运化失常,气血生化不足,故见乏力消瘦;肝肾阴虚则出现头晕耳鸣、腰膝酸软、潮热盗汗等症状。
中医强调辨证论治,不同证型的症状表现各有侧重。气滞血瘀型患者常见胸胁胀闷、情绪抑郁、小腹胀痛等表现;湿热瘀毒型则可见口苦咽干、大便干结、小便黄赤等热象;肝肾阴虚型多伴有头晕目眩、失眠多梦、五心烦热等症状。这些伴随症状对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重要意义。